政府应扩大知识性就业岗位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3-2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、研究员 刘道兴

  从国内各地媒体报道中可知,无孔不入的传销业把罪恶的触角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,并且有不断蔓延之势。河南新郑这次端掉的传销窝点,大学生占了九成,可以看作是这一趋势达到登峰造极的一个惊人信号。

  大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一定的了解,但又充满了对新事物的激情,创业欲望强烈,很容易成为传销分子的进攻对象。同时,大学生一旦跳入传销陷阱,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,容易越陷越深。即便意识到上了当,又顾及到自己的面子,便将错就错,甚至在接受“洗脑”之后,又成为传销分子的帮凶,反过来去祸害别人。这时候,已经成为传销分子的大学生便依靠其特殊的社会身份和有知识、善言辞的自身优势,成为坑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。

  要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传销,还是要解决其就业问题。目前,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,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,一些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。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社会问题,现在社会舆论对教育苛责过多,使学校承受的压力过大。不能够也不应该把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压在教育头上。

  大学生就业问题,主要渠道和责任应该在政府,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。具体说,政府应该做以下工作:

  一是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出台重大政策,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、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,充分发挥主导作用。比如,引导大学生到农村、到社区,鼓励他们从基层干起。另外,公务员队伍是吸收大学生的重要渠道。

  二是应该扩大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体育、医疗卫生等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。现在的问题是,一方面,农村学校缺少大量的教师,农村医院缺少高学历的医生。另一方面,没有相应的编制安排那些想为农村教育、卫生事业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大学生们。政府应该在财政预算中增加经费,把优秀的大学生分配到需要他们的行业中去。

  三是引导企业大量接受大学生。政府应该把就业机制的改革转化为企业用人机制。从毕业生到熟练工,大约有3到5年的熟练期,致使不少目光短浅的企业宁肯要“眼下会做”的普通熟练工,也要放弃“将来能够创新”的大学生。鉴于此,政府应该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,鼓励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,使企业认为接受大学毕业生“划算”。

  可以算一笔账,假若我们国家、政府每年拿出1000个亿补贴到高素质人才就业当中,那么他们所作出的创新、贡献,可以使财政每年赚回来数千个亿。此等利国利民之举,我们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(本报记者郭炳德采访整理)